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中国把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送上太空,消息一出,举世称羡。“墨子号”代表了我国在全球量子通信科技领域的顶尖地位。那么,中国何以会用“墨子”这一先秦思想家的名号来命名量子卫星呢?量子的概念,最早源自现代科学对光的认识,而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系统研究光学的学者正是墨子。墨子不仅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中国早期最重要的科学家,同时还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位钻研军事科技、利用科学原理研发大量重型武器的技术专家。墨子是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在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代表,用他的名号来命名大国重器量子卫星,确实恰如其分。
世界光学第一人
墨子生于春秋战国之交,是先秦时期唯一 一位劳动者出身的思想家。虽然身为“孤竹君(商朝孤竹国国君的称号)之后”,但墨子从小家境清贫,他当过牧童,青年时躬耕力作,后来又成为一名技术高超的手工业劳动者。这些早期经历深刻影响了墨子,他在情感上贴近劳动人民,其学说充满了同情百姓疾苦的救世精神。他苦于当时社会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悲惨状况,试图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百姓的苦难生活。在对利国利民之道的探索中,墨子敏锐地认识到科技能提高生产水平,更有利的生产工具能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于是便用心钻研科学技术。他研发出桔槔用于打水,又设计出辘轳、滑车等器械用于工程运输,给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墨子既有利国利民的志向,又有丰富渊博的文化知识,还有在长期手工劳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正是这些因素驱动着墨子在科学领域不懈探索。
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进行光学实验的先驱正是墨子。《墨子》中记录了这一次宝贵的光学实验——小孔成像实验,并对其原理作出科学解释:
在屋子向光的墙面上开一小孔,屋内保持黑暗,屋外一人于小孔前方迎光而立。此时,光线射入,透过小孔,在屋内对应的墙面上形成一个人影。此影头下足上,恰恰是倒立着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墨子对此解释道:“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他敏锐地认识到光波的运动犹如射箭,射到足部的光穿过小孔射向高处,因而成影在上;射到头部的光穿过小孔射向低处,因而成影在下,这样就投射出了倒立的人影。由此,墨子推断出光波沿直线运动的定律。
不仅如此,墨子还发现了令人惊叹的《墨子》光学八条。《墨子》光学八条是现代科学家依据《墨子·经下》与《墨子·经说下》篇中记载的光学知识所整理出来的光学系统理论。墨子既论证了光、物、影的关系,又论证了镜、物、像的关系,对于更复杂的凹面镜、凸面镜等成像原理也作了精确的判定。不但科学解释了种种光学现象,定义了“光”“影”“射”“像”“中”等一系列抽象概念,而且通过设计和操作严谨的科学实验进行实践论证,其方法、观点与现代几何光学一致,体现出高超的科学水平与严谨专业的研究态度。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认为,墨子的光学体系“比我们所知的希腊的为早”,“印度亦不能比”。墨子的光学体系研究比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光学早了大约一百年,达到了彼时全球的顶尖水平。
军事科技先行者
据《元和姓纂》记载,墨子是宋国人。《墨子》一书具有明显的宋国方言特点,这也是墨子宋人说的有力证据。墨子救宋拒楚的故事,体现了墨子为救家国舍生忘死的壮烈情怀。
据《墨子·公输》记载,楚国凭借当时研制出的攻城武器云梯,欲以侵宋。墨子听到消息后,孤身步行十昼夜赴郢都劝阻楚王。见楚王倚仗云梯利器,对宋国志在必得,墨子便“解带为城,以牒为械”,与楚方演示作战。楚方多次发动云梯进攻,都被墨子用高超的武器与战术轻松击败。楚王由是顿生杀机,意欲杀死墨子。面对死亡,墨子毫不畏惧,毅然亮出自己不惧赴死、誓保家国的底牌:“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闻此,只好垂头丧气地放弃了侵宋的打算。
墨子救国,靠的不仅是一腔舍生忘死、爱国爱民的大无畏精神,更靠一身既能军工研发、又能指挥作战的好本事,还靠成功培养出了能持“守圉之器”、拒寇杀敌的三百弟子。墨子是中国军事史上着力研究军事科技的专家。他所研发出来的军事利器,在《墨子》中专门论述作战的十一篇文章里有详细的记录。
其中,连弩车就是这样一种当时具有最大威力的重型武器。连弩车的设计在《墨子·备高临》篇中有细致的记录:把大量弩弓连接起来,装置在双轴三轮的战车上,车上装有瞄准仪,并装有“屈伸”装置,可以调整射击的方位,这便是连弩车。连弩车采用辘轳、轮轴等大量机械装置来控制发射,机关一发,箭落如雨。一次射出的尾部系有绳索的、用于登城的十尺长箭多达60支,射出的用于杀敌的小箭以千百计。此外,《墨子·备城门》中还记录了掷车和转射机的设计。这两种武器都是抛掷型军械,掷车投重巨大、威力无穷;转射机轻便灵活、可连续发射,能够对敌方形成压倒性攻势。精良的军备与巧妙的战术相结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墨子建议在城门处设置伪装吊桥,以机械制动。具体做法是,在城门三十尺外深挖一条壕沟,沟上布置吊桥,吊桥上的木板实际上是由机械控制的活动板,板上铺设泥土,平时可通车马。战时由小支部队前去诱敌,一旦敌人涌上吊桥,当即发动机关,桥板立刻倾覆,将敌军抛入深沟,可擒可杀。
墨子的军工设计是一个遍布空中、地上、地下的全方位系统。为防止敌人挖通坑道攻入城内,墨子发明了精妙的罂听设备。罂就是一种大陶罐,腹大口小,上蒙薄皮。将罂放置在关键战地遍布的井洞中,由耳朵灵敏的人时时伏在罂口听测。由于声波共振,一旦敌人挖掘坑道,罂便可将地下的声音放大,我军根据罂口发出的声音便可判断出挖道的位置,从而先手御敌。
此外,墨子还是中国最早使用军事符号学以传递秘密讯号的专家。《墨子·杂守》篇、《墨子·号令》篇中便记有亭燧的设计。在城外的郊野,每隔一定间距便建起指挥作战的高台,台下深挖壕沟并设置伪装吊桥,台上建起数丈高的守望监测亭,备好鼓灶及举火的滑车。若有敌情,则点火燃烟为号。同时用特制的战鼓敲出特殊的节奏,传递敌方多寡与行进方向的信息。此外,还使用树表、举帜、吹角等传递指挥作战的讯号。墨子充分利用各种视听符号来传达战斗信息,可视作中国军事符号学的先驱。与同期伟大的军事家孙子相比,孙子长于战术指挥,而墨子则在军事科技的研究上独树一帜。
在早年长期的辛勤劳作中,墨子积累起了一腔爱民深情,正是这些唤起了他研究科技以推动生产、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而严谨、理性、执着的求知精神与刻苦、务实、笃行的实践探索又促成了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功。今天,我们国家的科技、军事实力已经大大增强,“墨子号”的升空向世界证明了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星河灿烂,长空浩渺,如果两千年前的墨子能看见当今中华盛世的巨大成就,想必也一定会倍感欣喜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