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属于啮齿类动物,在动物分类地位中属于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群动物,也是现代哺乳动物中最繁盛的类群。 我国鼠类有145种,约占我国哺乳动物427种类中的34%,其中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是城市、乡镇各类建筑物内的主要害鼠。
方法/步骤
1. 老鼠对人类的危害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传染病仍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今后仍潜伏着传染病引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这些传染病所构成的威胁,将随着人类行为、生态和气候、土地使用方式的变化以及经济、旅游观光业和移民的发展而加剧,而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传染源是野生动物储存宿主。其中某些啮齿动物的种类,既是传染病传播的媒介,又可为传染源或病源体的储存宿主,由它们传播的疾病即为鼠传疾病。这类疾病就象一头沉睡的猛兽随时都会危害人类的健康。我国已经查明的可传播疾病的老鼠近80种。全世界90%的鼠种能携带200多种病源体,能使人致病的的57种,其中对人类健康影响较为严重的还是鼠疫和流行性出血热。 据有关资料记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鼠疫的流行趋势在明显上升,如在云南、贵州、广西、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内蒙古等9个省区,1981年-2002年间发生人间鼠疫病例860例。 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力度的逐年加大,大批人员进入鼠疫自然疫源地从事淘金、开矿、兴修水利,采药,旅游等活动与染疫动物接触的几率大为增加,加之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大,城市范围在缩小,一旦不慎染疫,随时有可能造成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2. 鼠疫的概况: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一般先于鼠类及其他的野生动物之间流行,主要是经跳蚤叮咬而传播,亦可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鼠疫不仅对疫区人民的健康构成危害,还严重威胁国家生物安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最高的甲类传染病管理。
3. 鼠传疾病的传播途径 鼠传疾病的传播途径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直接传播途径是通过鼠咬伤、直接接触、疫鼠的粪便、尿、鼻腔或口腔分泌物、生食或食人被疫鼠粪便、尿等污染的食物、水以及吸入疫鼠粪便、尿等污染物所形成的气溶胶而传播。 间接传播途径是通过蜱、跳蚤、螨等媒介传播给人类。
4. 灭鼠的必要性: 鼠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不但能传播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而且还严重损害农、林、牧及工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对人民财产和安全也构成了重大威胁。
5. 如何防治褐家鼠: 近几年很多饭店(在底层),宾馆、娱乐场所等,经调查褐家鼠的分布密度均呈上升趋势,成为某些地方的优势鼠种。 褐家鼠源于下水道和外环境,多在靠近水源和食物的地方挖洞居住,是典型的杂食类动物,荤素皆宜,偏于吃荤,它可以吃各种食品,如粮食,蔬菜、肉鱼、垃圾、粪便等。现在城市里由于下水道内食源丰富、厨余物质、生活垃圾众多,而目前城市建设中许多建筑物无良好的防鼠设施,导致褐家鼠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居民区和饭店、宾馆内,使城市褐家鼠数量剧增。由于褐家鼠经常活动在隐蔽而又难以检查和控制的下水道内。因此针要防治褐家鼠,首先从褐家鼠的来源上下功夫(下水道)。其次要研究出褐家鼠夜间在厨房内的活动规律(主要是地面上和各条管道上)及路线。第三,是针对下药,强制褐家鼠身上、足上、粘上药剂。
6. 灭鼠效果和鼠药使用:鼠害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治理工程,可以采用化学或非化学的方法进行控制。非化学方法,如保持环境卫生、采用防鼠设施等。但化学方法(灭鼠剂)依然是综合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目前多数鼠类控制方案的主要内容。因为化学防治其优点是经济实用、操作简单、见效快、灭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