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皇帝曾祖母的宋高宗吴皇后,没有像唐代宗妾室沈珍珠一样被曾孙尊为“曾太皇太后”,而只是被曾孙尊为“太皇太后”,因此,就被同时代的士大夫洪迈吐槽、批评礼部官不知礼。
猴格在《皇帝曾祖母该怎么尊称》一文中,也推测分析过吴老太为何没有被尊为曾太皇太后的原因。
一是沈珍珠太透明不为人知,以致于礼部官认为没有典故可参考;二是可能礼部官知道沈珍珠的例子,但她的经历太坎坷,两次被丈夫抛弃,还当了俘虏,下落不明,使用她的尊号不吉利。
因此种种,吴老太就只是被尊为太皇太后,而没有被尊为曾太皇太后。
群友武萧刘同学看文后,又提醒猴格,南宋礼部官很可能是参考历史上的实际例子,才没有效法唐朝尊皇帝曾祖母为曾太皇太后,她建议我再补充一条原因三。
但补充的评论又被吞了,群友洛临真就建议我,干脆再拓展一篇得了,是以,才有本文。
正 文
古代皇帝的曾祖母,到底该被尊为曾太皇太后还是太皇太后呢?是要看朝廷以谁为本位的,是以太上皇为本位?还是以皇帝为本位?
尽管唐宪宗李纯尊曾祖母沈珍珠为曾太皇太后在前,宋宁宗赵扩尊曾祖母吴氏为太皇太后在后,但纵观国史,在有太上皇健在的情况下,皇室女性长辈的尊号称呼,以太上皇为本位的才更普遍,以皇帝为本位的,则仅有唐宪宗和沈珍珠一例。
早在唐朝之前的北魏、北周,均是以太上皇为本位、来尊崇女性长辈的:
魏和平六年(465)五月十一,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崩于太华殿,年仅26岁。十二日,皇太子拓跋弘即皇帝位,是为献文帝,大赦天下,尊嫡母冯皇后为皇太后。
皇兴五年(471)八月二十,拓跋弘禅位给太子元宏,是为孝文帝;二十一日上拓跋弘尊号为太上皇帝;二十三日,太上皇徙居崇光宫,皇帝每月一朝崇光宫。
此时,拓跋弘并没有给嫡母升级尊号,冯文明依旧是皇太后的尊称,一直到他们母子彻底撕破脸,皇太后冯文明毒死太上皇献文帝,没有太上皇健在了,身为皇帝祖母的冯氏才升级为太皇太后。
延兴六年(476)六月十三,太上皇帝拓跋弘崩,年仅23岁,他的嫡母冯文明走向前台,十四日大赦天下,改元承明,二十日,皇太后冯氏被尊为太皇太后,临朝称制。
再来看北周。
周宣政元年(578)六月初一,周高祖宇文邕驾崩,初二,皇太子宇文赟即皇帝位,是为宣帝,尊嫡母阿史那皇后为皇太后,七月二十八,尊生母李氏为帝太后。
大成元年(579)二月十九,宇文赟禅位给皇太子宇文阐(又名宇文衍),大赦天下,改元大象。
禅位后的宇文赟自称天元皇帝,尊嫡母阿史那皇太后为天元皇太后,生母李氏为天元帝太后。七月初七,改尊生母为天皇太后。
大象二年(580)二月二十六,宇文赟又尊嫡母天元皇太后阿史那,为天元上皇太后,尊生母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
当年五月二十四,作妖的天元皇帝宇文赟驾崩,年仅22岁,大权落入小皇帝嫡外公随国公杨坚手中。
二十五日,小皇帝宇文阐尊嫡祖母天元上皇太后阿史那,为太皇太后;尊亲祖母天元圣皇太后李氏,为太帝太后;以嫡母天元大皇后杨丽华为皇太后;生母天大皇后朱满月为帝太后。
从北魏和北周的实际例子可知,皇室女性长辈的尊号是建立在太上皇的基础上,是以太上皇为本位的,而不是以皇帝为本位。
毕竟封建王朝是父权制社会,有老父亲太上皇健在,名义上的一家之主就还是老父亲的,女性长辈的尊称自然建立在她儿子辈的身上,没儿子才建立在孙子辈身上,没孙子才轮到曾孙子。
在拓跋弘和宇文赟两位上皇之后,就是唐朝的顺宗李诵。
李诵在即位时就已经中风,口不能言,所以,很快就禅位给皇太子李纯,即唐宪宗。
永贞元年(805)八月初四,唐顺宗禅位为太上皇,当年十月初二,元和天子李纯就给失踪近五十年的曾祖母沈珍珠发丧。
此时,太上皇李诵还健在,李纯却无视前朝旧例,以自己为本位,给曾祖母沈珍珠上尊称曾太皇太后,真是面子和里子都不顾了。
等沈珍珠的丧事办理完后,次年(806)正月十九,太上皇李诵就驾崩。
除了魏、周、唐之外,宋宁宗之前,其实还有宋高宗赵构第一次短暂被迫禅位的例子,这一条要谢谢群友洛临真的提醒。
北宋靖康二年(1127),北宋亡国,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三月初七,金人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老张并不敢自立,而是在四月初四,把宋哲宗被废的皇后孟相拉出来,尊为宋太后,并向流亡在外的康王赵构投诚。
四月初九,张邦昌给孟相上尊号元祐皇后,由孟皇后垂帘听政,并向康王劝进。四月十五,孟皇后手书宣告中外,让康王即位。
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登坛受命,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同一天,元祐皇后孟相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宣布撤帘。
五月初二,高宗遥尊大哥钦宗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尊伯母元祐皇后孟相为元祐太后。
他爹徽宗赵佶以及嫡母郑皇后,先前曾被钦宗尊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和道君太上皇后,所以没有再进行尊崇。
到八月十三,高宗更元祐太后的尊号为隆祐太后,这是为避讳孟太后祖父孟元的名讳而更改,赵构对这个便宜伯母还是蛮孝顺的。
建炎三年(1129)三月初五,不齿高宗逃跑主义的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强迫他逊位给皇子魏国公赵旉,并请隆祐太后垂帘同听政。
废帝高宗当晚被囚禁在显宁寺,初六日,被尊为睿圣仁孝皇帝,以显宁寺为睿圣宫。
三月十一日,新政府改元明受。十六日,有司请求尊隆祐太后为太皇太后,没有被批准,为什么没有被批准?很大原因就是苗、刘不想承认赵构父子的合法性。
果不其然,就在三月二十五日,苗、刘的傀儡孟太后下诏宣布:睿圣皇帝应该称皇太弟、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皇帝应该皇太侄、监国。
从诏书内容可知,苗、刘仍然是以钦宗为正统,希望能够迎回钦宗,孟太后也是钦宗的伯母,自然不能升级为太皇太后。
但由于苗、刘缺乏掌控全局的政治能力和经验,随着勤王军的讨伐,苗、刘最终败亡被诛。
三月二十九,张浚等人请求建炎皇帝赵构复位,四月初一,孟太后下诏还政,赵构复位还宫,与孟太后御前殿垂帘,下诏再次尊孟太后为隆祐皇太后。
四月初三,赵构宣布废除明受年号,复纪年建炎。初四日,孟太后撤帘。二十五日,赵构立魏国公赵旉为皇太子。
从高宗被迫禅位后、伯母孟太后没有被尊为太皇太后可知,还是以子侄辈为本位对女性长辈进行尊崇的,而不是以孙子辈进行尊崇。于孟太后而言,不管是以钦宗为本位,还是以高宗为本位,她都只能是皇太后。
再来说吴老太。
淳熙十四年(1187)十月初八,身为太上皇的赵构崩于德寿殿,遗命太上皇后吴氏改成皇太后;十月十二日,孝宗尊崇嗣母为皇太后。
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初二,孝宗禅位给皇太子光宗赵惇。二月十一,光宗给父亲继母上尊号为至尊寿皇圣帝、寿成皇后,给祖母吴太后上徽号寿圣,即寿圣皇太后。
到绍熙四年(1193)九月十六,光宗又给祖母上尊号曰寿圣隆慈备福皇太后。
绍熙五年(1194)六月初九,寿皇圣帝(太上皇孝宗)驾崩。六月十六,光宗尊祖母寿圣太后吴氏为太皇太后,继母寿成皇后谢氏为皇太后。
由于光宗拒绝出席父亲丧礼,引起臣民的愤慨,七月初五,已经升级为太皇太后的吴老太在大臣的请求下垂帘听政,命皇子嘉王赵扩在重华宫即位,是为宁宗,尊光宗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李凤娘为太上皇后。
七月初六,太皇太后吴氏在颁诏册立皇后韩氏后,就宣布撤帘归政。
庆元元年(1195)十一月十七,宁宗给曾祖母吴老太加上尊号:寿圣隆慈备福光佑太皇太后;给祖母寿成皇太后谢氏加上尊号:寿成惠慈皇太后;给父亲太上皇光宗加上尊号:圣安寿仁太上皇;母亲太上皇后李凤娘加尊号:寿仁太上皇后。
综上,参考国史上出现的太上皇健在、皇帝尊崇曾祖母的例子可知,宋宁宗尊崇曾祖母为太皇太后,并不违礼。
因为在皇帝之上,还有太上皇,对家庭女性长辈的尊崇,自然要建立在男性最高长辈的本位上,而不是以实际家主(皇帝)为参照。
所以,洪迈在这件事上吐槽礼部官不知礼,的确属于过度吐槽、错误吐槽,不是宋朝礼官不知礼,而是洪迈所参考的唐朝礼官不知礼。
像沈珍珠,有孙子太上皇顺宗健在,对她的尊崇就要建立在孙子的身上,而不是曾孙身上,唐宪宗以自己为本位尊崇曾祖母,显然是不把老父亲放在眼里。
最后,以武萧刘同学的话结尾:如果太上皇的母亲,直接就以皇帝为本位尊崇为太皇太后的话,那身为母亲尊号的皇太后去哪里了?
所以,对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尊崇,还是要以太上皇为本位,而不是以皇帝为本位,等太上皇死了,才能以皇帝为本位。
就是这样。
感谢曌绰娥、洛临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容斋四笔》、《魏书》、《周书》、《旧唐书》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