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黄热病研究始终是热门,自然也是诺贝尔奖的热门领域。几代科学家前赴后继,许多人为此殉职,如果不是因为沃尔特·里德过早去世,很有可能在二十世纪初获得诺贝尔奖,最早提出蚊子传播黄热病的芬利也多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黄热病疫苗成功之后,黄热病研究获得诺贝尔奖只是个时间问题,关键是授予谁。
1937年,马克斯·蒂勒(Max Theiler)获得诺奖提名,提名者是德国科赫研究所的弗里德里希·克莱因(Friedrich Kleine),但诺奖委员会认为黄热病疫苗还不成熟,不够获奖条件。
1948年,脊髓灰质炎的发明者之一阿尔伯特·沙宾(Albert Sabin)再次提名蒂勒,因为沙宾在1935-1939年在洛克菲勒研究所工作,对黄热病疫苗研究有第一手资料,写了6页纸的详细推荐,打动了诺奖委员会,委托斯文·加尔(Sven Gard)进行初步调查。加尔也不是外人,他于1939年在蒂勒实验室做了10个月访问学者,非常了解黄热病疫苗研究,他的调查结论是蒂勒的成就值得授奖。
诺奖委员会对此表示认可,但认为其他人更值得授奖,于是这一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发现DDT杀虫功效的保罗·穆勒(Paul Muller)。
1949年无人提名蒂勒。
1950年,蒂勒获得提名,提名者是西班牙科学家安东尼娅·纳瓦罗(Antonia Navarro),她不仅提名了蒂勒,还提名了蒂勒的老板威尔伯·索耶(Wilbur Sawyer)。此时加尔已经成为诺奖委员会成员,写了两页分析,为蒂勒辩护,提出索耶在黄热病疫苗上的贡献是用法国株加免疫血清的第一代疫苗,没有参与新一代疫苗的研发。
这一次,诺奖委员会再一次肯定蒂勒的成就值得授奖,但大多数成员建议授予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的菲利普·亨奇(Philip Hench)、爱德华·肯德尔(Edward Kendall)和塔德乌什·赖希施泰恩(Tadeus Reichstein),蒂勒获得13名成员中的4人推荐,少数服从多数,这一年蒂勒再次无缘。
1951年1月31日是该年诺贝尔奖提名截止日,没有人提名蒂勒,但去年推荐蒂勒的诺奖委员会主席希尔丁·贝格斯特兰德(Hilding Bergstrand)在最后时刻提名蒂勒,不仅如此,贝格斯特兰德还是评估者,在他的报告中,不仅高度评价了黄热病疫苗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蒂勒获奖可以鼓励科学家们研发其他疫苗。
除了两名成员外,其他诺奖委员会成员同样推荐蒂勒获奖,那两人建议授予发现链霉素的赛尔曼·瓦克斯曼(Selman Waksman),最后少数服从多数,蒂勒获得195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因为病毒疫苗研究而获奖的,而且除去1937年的那次推荐与他最终获奖内容无关外,他只获得3次推荐。相比之下,第二年获奖的瓦克斯曼之前6年内总共获得39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