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新专业要在 四个方面下功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07:40:00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设置新专业,推动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对促进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应对全球性挑战意义重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新专业建设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才能促进学科专业分类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产教融合,把握新专业建设方向。专业受两头的影响:一头来自学科和知识创新,一头来自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办好新专业既要尊重学科的知识逻辑,让学生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满足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让学生找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岗位。产教融合是联结学科知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以深化产教融合把握新专业建设方向,有利于根据产业急需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对接生产实践动态调整课程内容,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实践能力,借助产教融合联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等组织整合发展资源。

办好新专业,要促进新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衔接,破除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两张皮”现象。第一,高校要紧密对接产业变革趋势设立新专业,大力发展产业急需、社会急需、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专业。第二,高校要联合行业企业,定期做好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毕业生就业反馈预警及人才使用情况评价,及时根据产业发展实际优化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三,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行业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新专业的发展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

促进学科交叉,形塑新专业建设特色。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知识、方法和技术的交叉融合,有利于生成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新专业,使高校在特定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生物信息、交叉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医工学、智能农业等交叉学科专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未来方向,是新专业的主力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特色学科专业充分涌现,才能为打造一流新专业提供坚实基础。一方面,要瞄准前沿领域,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围绕新专业建设学科集群,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形成人才培养高地;另一方面,要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资源、信息和制度壁垒,着力解决教师跨院系合作、交叉研究学术评价、资源共建共享等制约学科交叉发展的关键难题。同时,还要创新组织形态,加快推进新专业学科交叉的组织团队建设,推动高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共建交叉学科战略联盟,高质量建设交叉学科研究院,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和文化环境。

强化资源统筹,夯实新专业建设基础。建设新专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严格遵循学科专业建设的一般规律,警惕“一窝蜂”乱象。高校要严格按照学科建设的基本要素和制度流程,制定科学、规范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课程体系,配齐配强教师队伍,保障经费投入、教材建设、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教学条件,建立完善的专业建设与管理制度。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等新兴专业,学科门槛较高,人才培养方案更要科学论证,以高水平的优势特色学科、师资队伍、实验室等作支撑,有相对成熟的课程和教材。

教师是专业建设的第一资源。办好新专业,要避免“团队大拼盘”,提前规划师资的配备和引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选好专业负责人,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补强实验员等教辅人员。办好新专业,教学是根本。要扭转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及时将学科前沿知识纳入课程内容,打造“金课”“金教材”。

优化体制机制,守住新专业建设的质量底线。质量是专业建设的生命线。办好新专业关键在于创新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避免形式化和空心化。一要完善新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并发布教学质量评价报告,推动高校动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二要发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作用,重点开展对新专业建设的指导与质量监督。三要定期开展新专业建设质量检查,对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低下的专业,要求及时限期整改。

(陈星系浙江师范大学高质量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林一钢系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3月20日 第03版

作者:陈星 林一钢

相关文章
对话新经济人物丨铁骑力士邓先锋:用AI大模型赋能养殖业,只想证明普通鸡蛋也能营养健康

对话新经济人物丨铁骑力士邓先锋:用AI大模型赋能养殖业,只想证明普通鸡蛋也能营养健康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当我们托乡下亲戚帮忙搜罗土鸡蛋时,是否有想过科技正让普通鸡蛋更营养、更好吃。鸡蛋是最常见的生鲜小品类,但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赋能下,产业正在玩出新花活。从生产加工到运输消费,一颗鸡蛋里藏着哪些技术含量?蛋品产业又该如何变得更智慧?近日,四川铁骑力士总裁邓先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5-04-03 09:37:00

京津冀初步形成“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协同机制

京津冀初步形成“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协同机制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累计入驻企业130家,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6497项……2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实施情况的工作启动会暨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上,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经信局报告,“北京建能力、区域

2025-04-02 23:03:00

持续推动菱镁产业转型升级

持续推动菱镁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海城菱镁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菱镁产业是海城市的传统支柱型产业。曾经,海城菱镁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向上突破异常困难,更多要靠输出原料来维持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摆脱传统的发展方式,推动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向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

2025-04-02 18:05:00

超百亿!“美丽”起飞!

超百亿!“美丽”起飞!

4月2日,位于无锡高新区梅里古镇的无锡美丽健康产业园开园,20余个重点项目、企业、机构、平台等签约入驻园区。记者采访发现,落地的项目从研发、检验检测,到技术咨询,从功能原料、品牌商,到MCN直播及关联产业等,覆盖美丽健康产业多个领域,相当于一栋楼打造了一条“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美丽健康产

2025-04-02 15:30:00

2025“‘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举行 惠及40万名首都高校学子

2025“‘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举行 惠及40万名首都高校学子

光明日报北京4月1日电(记者董城 通讯员李嘉梁)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联合举办的2025年“‘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3月31日在中国电影博物馆拉开帷幕。该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资源与首都高校统筹合作,围绕理论研究、文艺创作、文物活化等多领域,开展人才培养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025-04-02 14:02:00

江西于都:普法宣传进校园 筑牢权益“防护墙”

江西于都:普法宣传进校园 筑牢权益“防护墙”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江西省于都县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行动,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辖区中小学,开展“消费维权进校园”宣传活动,工作人员通过生动的食品安全知识讲解、直观的真假商品识别演示以及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向学生们普及消费维权知识。通过教育学生,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由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进而提升全社

2025-04-02 12:57:00

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尚会永【学思践悟】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于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形式,是能够调动广大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新创造热情的有效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当前,多种所有

2025-04-02 08:53:00

辽阳县被确定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

辽阳县被确定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丹东综合试验站2025年度工作任务推进会日前在丹东凤城市召开。会上,有着200余年柞蚕放养历史的辽阳市辽阳县被确定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吉洞峪满族乡吉洞峪村和甜水满族乡李家村为示范基地。作为省柞蚕生产重点县之一,辽阳县森林资源丰富,林地总面积达210万亩,其中柞蚕场面

2025-04-02 0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