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一列镶着金边的列车从巴黎出发,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薄雾,最终停靠在伊斯坦布尔的月台。这趟被称作“东方快车”的传奇列车,用水晶吊灯、天鹅绒座椅与银质餐具开创铁路旅行的纪元。
从某些角度看,它重新定义了火车的概念——不再是单一的交通运输工具,还可以是承载着文化体验与社交场景的完整旅游产品。百年后,不论是国外的瑞士冰川快车、加拿大落基山脉观光列车,还是国内的“熊猫专列”“丝路梦享号”“齐鲁1号”,都延续了这一逻辑。
如今的全球旅游列车,早已从贵族专属转向多元化市场分层。人们开始在“速度”与“体验”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在唯快不破中选择让铁轨“慢下来”。这背后,是一场关于文旅经济学的深层变革:从“运输效率”需求到“消费场景”再造的迭代。
铁路旅游的新供给
说到铁路,就不得不提到“轨道上的山东”。
新中国成立之初,山东境内仅有胶济、津浦两条铁路干线和兖济、临枣等支线。进入21世纪,山东铁路跨越式发展。2024年,山东省的铁路营业里程8065公里,山东高铁总里程达到3047公里,是全国高铁里程最长的省份之一。

“交通强省”为轨道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如何用好自身交通资源和旅游资源,深耕文旅市场?山东有自己的思考。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山东发布将开行“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的消息。研究过诸多旅游列车产品的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学系教授黄潇婷感受到了周围“同行”对“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的期待,“它是山东协同不同部门、整合沿线地市文旅资源,专门打造的旅游列车,是一个系统工程。”
“好客山东·齐鲁1号”到底有何不同?
车厢里的景象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绿皮火车的“刻板印象”:淄博周村烧饼的香气从餐车飘来,潍坊风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把手教游客绘制沙燕,胶东花饽饽麦香氤氲、造型栩栩如生……闲置的绿皮火车进行改造,让铁路交通工具本身也成为旅游目的地。

同时,“好客山东·齐鲁1号”用一张车票将列车沿线160多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340多家星级饭店和旅游民宿连接起来,推出联动优惠。这种游客持车票可享景区门票、酒店住宿等权益的制度设计,使旅游列车从交通工具升维为“文旅集成平台”。
让交通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在铁轨上共振,“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是探索的开始。
打造这辆旅游列车的内生动力不可忽视,那就是创新供给以拉动需求。经济活跃期旅游列车时有开设,旅游列车多见于几个地市或省份间,当市场需求达到一定人数会触发文旅部门与铁路合作,这是市场行为,更像是包火车,成团成规模就开列车。而“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是政府主动而为的创新供给。
从更深层来看,“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的开行,是作为铁路强省的山东不再局限于运力规模竞争,让铁路从“运输力”向“连接力”质变的一种尝试。
一列车拉起一条链
铁路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从来不是简单加法。
这几天,临沂国际旅行社董事长杨兆坤挺忙。“我们正优化产品和服务,好迎接来自各地的游客。”为鼓励旅行社组织旅游团队,临沂市研究制定旅游团队奖励办法,设立800万元奖励资金。
旅行社根据列车的停靠站点、运行时间和游客需求,组织团队设计与列车行程相衔接的旅游产品。针对不同客群设计亲子游、研学游、老年康养游、自驾游等产品。
沿线有大批像临沂国际旅行社这样的文旅市场主体参与到“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中来,编织成了一个“轨道上的共同体”。
政策协同,带动文旅市场主体参与到列车开行中来,激发消费新活力,提升旅游列车吸引力、带动力和附加值。山东交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蕾认为,让铁道沿线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和旅游民宿有机联动,既形成“列车开行—景区引流—酒店增收—就业扩容”的闭环生态,又形成了独特的“火车经济带”。
旅游列车常态化运营,“火车经济带”的沿线在未来可以形成文旅融合、产业集聚、经济联动的综合发展廊道。
以交通线串联资源要素的发展,最明显的变化在上下游产业链上。
从上游看,旅游列车产业链涵盖车厢改造、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山东铁投集团联合山东重工、恒丰银行、中泰证券等车体广告赞助企业将绿皮火车进行硬件升级,57天时间,抽调技术、制造系统1000多名骨干及80多家供应商组,新制、翻新、修复部件5300余项,完成“沉睡资产”到“流动IP”的唤醒式改造。

在后期的运营过程中,还将在娱乐车厢举办适合不同年龄段乘客的非遗研学工坊,将列车打造为“移动的齐鲁文化体验中心”。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闭环,各市美食、文创、非遗演艺项目上车,并通过整体策划、运营和营销推广开来。消费场景延伸为“车厢-站点-全域”消费生态。列车美食餐车直供的淄博羊肉串、济南把子肉等食材来自山东各市,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激活旅游景区衍生产业,非遗演艺项目上车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吸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就业……
从下游供应链精准服务匹配上看,山东各大旅行社将推出200多个旅游列车主题线路产品,优惠力度大,出游便捷。以泰安为例,推出“泰山+惠游套票—旅游专列定向套餐”,徂徕山森林温泉康养度假谷、太阳部落、新甫山等A级景区推出4-8折门票优惠,三星级及以上酒店推出不低于门市价50%的折扣优惠政策。
这种产业链结构形成以铁路旅游为核心、多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让铁路资源与文旅产业融合共赢。山东在铁路资源整合与创新利用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普惠模式的乘数效应
12.5元——是“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从济南站到泰山站的硬座票价。
国内旅游专列市场往往主打高端产品,人均费用动辄数千元。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则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让普速列车回归最原始的民生属性,载着百姓的烟火气前行,力图构建“低门槛、高体验”的普惠模式。
这种普惠模式按普通客运标准定价的策略,既保留绿皮火车的亲民基因,又通过“车票即文旅优惠券”的模式放大附加值,撬动景区门票打折、酒店优惠的消费杠杆。

明故城(三孔)旅游区(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12.5元的硬座票价,实质是对文旅消费门槛的降低。更多百姓能开启环省旅行,实现“一张车票游遍齐鲁”的普惠愿景。这种普惠性带来的不仅是旅客流量,更是民心流量。
“‘好客山东·齐鲁1号’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定位于大众消费,票价实惠,让更多人能够轻松参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认为,正是这种“民生视角”的模式,才能利用“减法”做出消费的“加法”。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更深层的普惠逻辑不仅体现在票价上,也体现在列车服务设计中。
沿线22个站点开通通达重点景区的旅游专线。各地采取新增线路、延长运行时间等方式,近百家景区可由公交系统连通火车站。在列车停靠站点附近设置文旅驿站,集咨询、接驳、导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为游客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上线“好客山东 旅游列车”微信小程序,功能涵盖资讯服务、行程攻略、非遗美食等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
“低门槛准入+高附加值服务”的组合策略,解决旅游市场“价格虚高劝退游客”的问题。“铁路+文旅”的普惠模式既利于盘活沉睡的铁轨资源,又让沿线景区、乡村景点吃上“流量饭”。

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 (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从行车线路上看,“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途径不少“小站”。在22个站点中有16个县级站点,这周围有一些看似不被熟知但颇有内涵的景区,也有一些乡村旅游集中片区,值得深度观赏休闲度假。
“慢进深游”的旅游方式会让这些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调动起来。可以预见,铁路站点与旅游资源精准对接形成的“珍珠链效应”,将交通红利转化为文旅势能,原本默默无闻的景点、民宿,会因为列车的停靠焕发活力。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不仅是一列火车,更是一个流动的文化客厅、一个动态的经济枢纽、一个联通城乡的情感纽带。
(大众新闻记者 戴岳 田汝晔 策划 娄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