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工程师的孵化器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河北探索(二)

4月7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2022级学生郭克嵘(左)在项目现场进行雨水方沟基础浇筑作业。受访者供图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如何适应产业新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首要任务。
2023年3月,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太行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太行交通产业学院和智慧道桥“建管养”生产实践中心,联合开展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截至目前,双方已经开展5期现场工程师的培养工作,去年毕业的2期85名现场工程师,全部找到对口心仪的工作。
这些现场工程师是如何培养的?怎样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进而实现产教融合、共融共赢?
理论与实践相融
让学生更早进入到“实战”环节
4月7日一大早,郭克嵘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走进位于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处排水防滞工程现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黝黑的脸庞,专业的话语,如果不是别人介绍,很难相信他还是一名没有毕业的高职生。
郭克嵘是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2022级学生。2024年6月,他通过选拔成为现场工程师培训学员,被派到河北交投基础设施工程有限公司实习。
“学校的专业课还有实训课,让我熟悉了基本的技术操作。但真正全面了解和具体运用,还得靠在工地‘补课’。”郭克嵘说,书本和现场大不相同,只有走进一线、近距离体验,才能锤炼真本事。
刚来工地时,郭克嵘看着一张张图纸,有点犯怵。“虽然在学校学过制图,但是真正在现场看的时候,还是不一样的感觉。”郭克嵘说。
为了不让工人和监理方的技术人员小瞧自己,郭克嵘白天去工地,晚上查资料,逐渐熟悉了工程技术部的工作。
现场工程师就是从事工程项目现场的作业、施工、监督等工作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路桥工程系主任王道远介绍,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曾联合发布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其中明确,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
然而,要培养这样的现场工程师,光靠职业院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太行城乡建设集团共建产业学院的初衷。
根据双方协议,太行交通现场工程师班学生从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大二学生中,采用自愿报名、考核选拔方式确定。依托太行城乡建设集团石太改扩建等在建项目,学生在一年的时间里以学徒身份在企业课堂进行工学交替,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太行交通产业学院培养的不是只会算公式的“理论派”,也不是单纯跟着师傅干的“操作工”,而是能快速理解行业痛点、用技术创新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王道远介绍,通过校企协同、工学交替的企业课堂、工地课堂,可以让学生更早进入到“实战”环节。同时,把这一年的学校课程打散,分到晚上和周末进行。
从看不懂图纸,到能独当一面;从不知道一吨钢材的价格,到能独立完成招投标文件撰写……在一年的学徒实习中,这些学生发生了质的变化。
“去年,我们从这些现场工程师学员中录取了4名员工。”河北交投路桥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检测分公司负责人王海林认为,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实现了学习、实践、就业的无缝对接。
“以前社会招聘的应届毕业生,无法一下适应从学生到职工身份的转变。而他们这些人,不需要进行入职培训,也没有过渡期,入职后就可以独立承担工作。这对企业而言,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王海林说。

4月7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2022级学生郭克嵘(左)在项目现场和工人沟通施工进展情况。受访者供图
教学与行业同频
根据企业最新需求调整学生课表
如今已经是河北交投路桥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检测分公司员工的刘越杭,至今还记得自己刚进企业实习的场景。
2023年4月,作为第一批现场工程师学员,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道路与桥梁技术工程专业学生刘越杭被派到检测分公司工作。
没想到,第一个检测试验就被难住了。
这个试验叫初终凝时间试验,简单说就是观察水泥凝结的时间。刘越杭介绍,在学校实训课上,他也做过这个试验,但在企业做时,却发现了问题:试验模具里的水泥存在中空现象。
这是按学校里教的流程,一步步做的,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刘越杭请教带教师傅后才知道,做试验时要先拍打几下水泥再进行抹平。
做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时,明明按要求分两次浇铸试模,最后却发现两边高度不同;检测试件强度时,因填充不扎实导致数据偏差……这些实习中的“意外”,也被实时反馈到学校。
“试验环境不同,相应环节就需要作出调整。”路桥工程系副主任郝晓龙介绍,他们把这些“意外”,拿到课堂上去讲,并作为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不只是这些“意外”,企业的最新需求,都会体现到学生课表的调整上。
路桥工程系教学办公室教师贾彦珍说,他们走访企业时,企业提出现在施工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农田中进行施工作业时,迫切需要能够熟练使用无人机进行测绘的技术人员。
企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路桥工程系立即在《施工岗位测量综合实训》课程中,增设无人机测绘模块。此外,他们成立无人机协会,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进一步学习无人机知识。
贾彦珍介绍,他们还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增加了绿色低碳材料等相关内容,在《桥梁上部施工技术》和《桥梁下部施工技术》课程中增加了装配式智能建造技术模块的内容。
此外,针对企业要求与行业发展,他们调整了《工程测量》等6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例。
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路桥工程系直接把河北通途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请”进了学校。
“我们是一家主要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和测绘服务的公司,正好和道路工程系的专业对口。”公司总经理秦佛鹏介绍,他们在一线探索出的成熟做法直接转化为学生的教学案例,而且学生不用出校门,就可以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
“我还负责给大二的学生讲授《道路建筑材料》课,学生的实训内容,就直接在公司里解决了。”秦佛鹏说。

4月8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2022级学生黄利辉(左)在项目部进行算量询价。受访者供图
学校与企业互促
搭建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
“南河大桥位于川东丘陵区,地形起伏明显,主墩最大高度达到51.0米,我们的任务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在《桥梁无损检测新技术》的课堂上,陈伟利老师讲述了自己在一高铁施工现场的实际案例,学生们感兴趣,知识也变得鲜活起来。
教材更新速度往往难以跟上行业变化,在教学中必须加入生产一线的最新内容。陈伟利介绍,在教学中,他经常参考最新的资料,并鼓励学生使用深度求索、豆包等人工智能产品来辅助工作,提升学习效果。
产教融合,如何走向更深入?懂理论,更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是关键。
为此,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依托太行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建工程项目,设立了学院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每年寒暑假,组织青年教师奔赴一线,提升教师实践技术水平和科研服务能力。
职业院校也搞科研?面对笔者的疑惑,王道远解释,相较于研究型高校,职业院校的科研主要解决工程现场一线的技术难题,比如技术开发、工艺优化等。
2023年暑假,王道远带领青年教师到石太改扩建项目现场进行实践时,工程施工方遇到了拆除金良河大桥的难题。
“我们主要是建桥,之前没有遇到过拆桥,你们能不能帮帮我们?”面对施工方的求助,王道远和青年教师团队毫不犹豫地接了下来。
经过深入勘测和分析,他们对原有拆除方案提出了改进举措,而且工程预算只是原来的十分之一。
校企合作,要从“相加”走向“相融”。王道远认为,学校和企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实现共融共赢。校企共建河北省季冻区公路服役安全与预警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开展“基于低空数字图像的公路工程综合应用技术研究”;共建智慧公路耐久性路面中试基地,开展70%超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路面、降噪排水沥青路面抗车辙耐久性、高温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和验证工作。
“这是一个新兴领域,我们的项目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经发布了无人机航测指南,正在申报河北省无人机航测地方标准。”负责“基于低空数字图像的公路工程综合应用技术研究”的石鑫博士说。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
“我们校企双方互聘共用双师团队,任课教师中有25%是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路桥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刘阳介绍,他们将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探索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实现用最新科技、最新知识、最新理念、最新工具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王敬照 马晓轩 张嘉诚)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皮雪雁
■校对/赵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