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4月11日,2025年全省水文工作会和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四川省水文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庄耘天回顾了2024年水文工作。

2020年,四川构建完善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编制《四川省山洪防御水利测雨雷达快速监测系统建设方案》,规划从2025-2030年,争取中央、省级投资分两期建设132部测雨雷达,实现全省山洪灾害中高风险县、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三大暴雨区等重点区域监测预警全覆盖。
2024年,建设水文站点537处,其中新(改)建雨量站368处、水文(位)站169处。同时,水利工程配套新建水文站点3300个。“十四五”以来,全省水文(位)站网综合密度整体提高36.5%,为构建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四川发展水文新质生产力,监测能力大幅提升。大力推进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建成一批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动水文站点。雨量、水位全部实现自动采集,70%的基本水文站实现流量自动采集。
配置雷达波在线测流、时差法在线测流、H-ADCP、V-ADCP及视频测流等流量自动化设备460余台套,240余站单、双轨及固定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已实现中高水的常规监测;20余处受工程影响站点采用水工建筑物推流实现中低水自动监测;单份流量测验平均时间由40-50分钟缩短至20分钟以内。阿坝、巴中、甘孜、攀枝花等地推动站点现代化改造,利用新仪器新设备有效提升水文监测能力。
探索研究水文预报模型,“四预”能力基本彰显。对标“延长洪水预见期与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有效统一的要求,积极参与全省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工作,加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融合水雨情感知监测体系研究运用;深度参与“四川省重点江河洪水动态推演分析系统”建设应用,开展预报模型适用性研究,基本实现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沱江、渠江5大流域洪水演进三维仿真模拟;基本构建“3+3+3”水文气象耦合预报,全省遥测数据分钟级处理和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分析,十大流域干流28处重要控制站预报精度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