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草原雕!”
顺着志愿者“笑笑爸”手中的望远镜方向
一只翼展近两米的深褐色猛禽
正借助上升气流盘旋攀升
在龙泉山脉的上空展翅高飞

草原雕 钟怡然 摄
3月11日,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迁徙猛禽监测点迎来了今春的第一只“国保雕”——草原雕,不仅较往年监测的迁徙时间提前了1天,还成为首批过境雕,助力龙泉山迁徙猛禽监测数据提前完成首秀,奏响2025年春季猛禽迁徙序曲。
那么,“空中巨无霸”迁徙,为何选择龙泉山?
龙泉山,这座横亘在成都平原东部的山脉,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和歇脚点。

这里自然风光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种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和停留的必然理由。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空气质量,则为观鸟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测点。
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迁徙猛禽监测点发起人之一的蒋志友说:“每年3-5月、9-11月为迁徙高峰期,而这里是猛禽迁徙路上的重要通道,数以万计的猛禽将这里作为补充体力的驿站,如:普通鵟、松雀鹰、蛇雕、苍鹰、凤头鹰与游隼等,其生态完整性尤为重要。”

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迁徙猛禽监测站
据成都猛禽研究小组的统计,从2020年开始,截至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10个迁徙季的监测工作,总共记录到56552只约31种日行性猛禽。
来自北京的观鸟人“理木”,拥有多年的监测经验,考察多地后今年选定龙泉山开展监测活动,她说:“以前以样线法来记录迁徙鸟类的种类、数量及活动轨迹,今年第一次驻点监测,之所以选择龙泉山是因为这里的良好植被,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猛禽种群繁盛和繁衍提供了优良的生态屏障与优质的栖息环境。”

观鸟人“理木”正在监测
立于龙泉山之巅,举目可见盘旋于城市上空的各种鸟类,俯瞰繁华的城市与苍翠峰峦的雄浑,猛禽种群在此稳定栖息,印证了龙泉驿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
数据的见证更为直观:龙泉驿区今年截至3月11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62天,持续领跑中心城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2.5%,森林连片面积超100平方公里,超过2.3万余亩的营造林面积构建起立体生态体系。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山林保育、储备林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绿道体系营建等工程,龙泉驿不仅守护了生物多样性富集地,更打造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人居典范。
暮色中的龙泉山,“理木”还在记录着:“草原雕1只,苍鹰4只,凤头鹰3只,白尾鹞2只,普通鵟1只,雀鹰1只,红隼1只,未识别猛禽14只。”看似平淡的记录,凝聚着一座城市与亿万生灵的共生承诺。随着4月迁徙高峰临近,人类的监测和守护,与更多草原雕乘着春风掠过城市天际线时,共同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