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问题观察员 文思远
今年3月以来,中国全国两会成功召开,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先后举行,习近平主席还专门会见了国际工商界代表。中国释放出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国际合作的明确信号,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各界普遍认为开放的中国向世界传递着希望与信心,带来了机遇与繁荣,始终是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市场机遇。2024年,中国GDP突破130万亿元人民币,增速达5%,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稳居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首。消费市场的复苏尤为亮眼: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创历史新高,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文旅融合等新业态蓬勃发展,零售业景气指数持续回升,展现出内需驱动的深厚潜力。中国已连续十余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中国主办进博会、服贸会、链博会等大型国际级展会,主动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超大规模市场的溢出效应越来越强。今年中国将对935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持续释放消费品进口潜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利好政策,将有力推动中国与贸易伙伴间的商品与服务更高效流动,为促进全球贸易创造更多增量空间。
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投资机遇。吸引外资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华外资企业既是中国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纽带。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强调,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今年2月,中国政府发布《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4个方面进一步提出了20项政策举措,给外资企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多位外资企业全球董事长表示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华投资合作,深耕中国市场,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消费行业受访企业预计今年将增加在华投资。中国英国商会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76%的受访企业表示将维持当前的投资水平或增加投资。德国《商报》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放弃中国市场等于放弃未来十年的增长门票。
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创新机遇。中国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正成为全球技术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智慧城市”等关键词引发国际热议,报告关于“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的提法获得广泛好评。中国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要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共享,更好助力各国发展。中国在自动驾驶、新能源电池、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突破,正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中国的创新成果通过开源共享惠及世界,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低能耗、透明化的开源大模型技术,被欧洲业界赞为“推动普惠AI的典范”。欧洲汽车工业协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我们之所以在中国不断扩大研发规模,是因为我们将中国视为创新中心。”泰国、肯尼亚等国积极寻求与中国在数字经济、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借助中国技术突破地理限制,融入全球价值链。
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绿色机遇。中国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成为全球绿色革命的引领者。中国的绿色发展成就不仅助力中国自身减排,更广泛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为津巴布韦农村提供太阳能照明设备,帮助太平洋岛国构建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中国电动车远销海外。国际社会充分认可中国的绿色贡献,太平洋-中国友好协会主席易立亚·奥蒂诺指出,中国在气候融资、绿色技术输出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为小岛屿国家应对海平面上升提供了“生存希望”。德国汉诺威工博会主办方称赞中国“将电动车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真正实现环保闭环”。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不是任何人的威胁。正如哈萨克斯坦一家报纸的总编辑所言:“中国像一本智慧之书,每一页都写满机遇”。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