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伤残的鉴定,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鉴定类型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鉴定: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进行,该标准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等部门于2016年4月18日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依据《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进行。
其他类型伤残鉴定:包括意外伤害伤残、打架斗殴伤残等,一般由司法部门委托伤残鉴定机构进行。
鉴定时机
伤情鉴定:依据相关标准规定的各类致伤因素所致人身损害的等级划分,对损伤伤情的严重程度进行鉴定,评判是否构成重伤、轻伤、轻微伤。伤情鉴定一般在伤后即可进行,以原发性损伤为主要鉴定依据。
伤残鉴定:伤残程度与劳动能力的鉴定,需要在被鉴定人医疗终结、伤情稳定后进行。普通案件一般为伤后3-6个月,具体时间根据损伤类型确定。
鉴定材料
一般伤残鉴定:需要携带病历本、医生的诊断证明、X片子、交通事故认定书、出、入院小结、被鉴定人身份证等。
工伤伤残鉴定:需要携带《工伤认定书》、身份证原件、相关的工伤诊断资料(包括医院诊断证明书、出院小结、X光、CT等检验资料)。
鉴定机构
伤情鉴定:由公安机关鉴定机构进行。
伤残鉴定:一般由当事人自行委托或申请法院共同委托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
等级划分
损伤程度分级:重伤(包括重伤一级和重伤二级)、轻伤(包括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轻微伤。
致残程度分级:分为10个等级,从一级(人体致残率100%)到十级(人体致残率10%),每级致残率相差10%。
鉴定流程
工伤伤残鉴定:工伤职工在医疗终结后,携带相关资料到当地社保机构申请伤残等级评定,社保机构审核后开具劳动能力鉴定《介绍信》,鉴定机构依据相关标准进行鉴定。
其他类型伤残鉴定:被鉴定人携带完整病历和诊断证明到司法鉴定中心进行鉴定,鉴定机构核定伤残级别。
建议:
选择鉴定机构:根据鉴定类型选择合适的鉴定机构,确保鉴定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把握鉴定时机:在伤情稳定后及时进行鉴定,避免过早或过晚鉴定影响鉴定结果。
准备充分材料:提前准备好所有必要的鉴定材料,确保鉴定过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