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我家的老房子,还能不能纳入改造?”谢新华问。
方杰乐了,“想好了?”
“这是好事嘛,有搞头。”谢新华笑答。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保和瑶族乡月峰村,不少瑶族老屋独具特色,却长期闲置。而邻近的仰天湖大草原景区,因生态保护需要,对餐饮住宿项目严格限制。
闲置老屋和文旅发展之间,怎样更好适配?
“这‘泼天的流量’,我们一直没接住。过了好几年,就搞了几家小土菜馆。”刚卸任村党总支书记的陈泽志很懊恼。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探索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北湖区“唤醒老屋”试点工作,是从2023年开始的。
“我们做过摸底调查,全区35%以上的农村房屋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北湖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何琳琳介绍,“在前期试点工作基础上,计划用3年时间改造老屋300栋、打造10个特色村落,带动更多农民分享文旅融合的红利。”
“从既往经验看,单打独斗不行,必须面向市场,集中开发运营。”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乡村规划师方杰,经北湖区政府牵线,走进月峰村。
听说要改造老屋发展旅游,质疑声不少。
“就怕不长久。”“有些村也搞过,最后烂了尾。”
思来想去,谢新华明确表示“不参与”。
培育核心竞争力,要靠文化赋能。
“不能走传统农家乐吃、住、游的老路,‘网红’变长红,得有文化底色。”村民的反应,方杰并不意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都能成为唤醒乡村沉睡资产的力量。”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月峰村围绕瑶族文化特色做文章,打造仰天湖大草原景区的游客承载地。
在当地政府和村“两委”支持下,方杰牵头在月峰村办了一场瑶族“盘王节”活动。几千名游客慕名而来,热闹极了。
北湖区双管齐下。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带村民到先期试点村取经,眼见为实,村民吃下定心丸。
村民大会上,首批18户村民摁下红手印,将闲置房屋出租给村集体合作社,再统一交由企业进行改造运营。
强化利益联结,才能凝聚合力。
“‘唤醒’老屋,促农增收是目的。”何琳琳说,“既要政府引导、镇村组织、市场运作,更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保障村民权益:企业投资300万元,各级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等投入6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入股经营,每年预计收益40万元。深度协作,引进的企业和村集体、村民之间形成了稳固牢靠的利益共同体。
艺术社区、扎染工坊、瑶族文化馆、乡村公益课堂……几个月下来,几栋老房子脱胎换骨,文化元素聚集、场馆设施完善。
在北湖区,闲置老屋正逐步盘活。
在保和乡小埠村,明清时期的湘南民居经统一改造,日接待游客上千人;在华塘镇塔水村,“艺术小院”+特色民宿,带动全村人均年收入达3.5万元,村集体收入较“唤醒老屋”前增长5倍……
在方杰带动下,一群艺术家陆续入驻月峰村。5月份,这里还将举办艺术节。
“这碗‘旅游饭’,月峰村端上了,还得端牢了。”对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陈泽志格外期待。(记者 孙超)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1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