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席卷,正给千行百业带去着变化。当健康管理遇上AI技术,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以糖尿病为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是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过去,监控血糖的普遍做法是扎手指检测血液,一天要扎好几次不说,手指的疼痛也给患者带去极大的痛苦。”
“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方法,把一些可穿戴设备贴在皮肤上,它可以在每3~5分钟内自动检测患者皮下组织黏液的血糖情况,血糖数据还可以传输至手机,患者可以看到自己24小时内的血糖数据,在后端的医生、健康管理师也可以看到血糖波动情况。”
“比方说患者的血糖突然上升,医生或健康管理师可以在线上了解患者的状态、吃了什么东西,就可以及时地了解哪些食物会使患者的血糖产生明显的升高。”
4月10日,“533健康管理工程”研讨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会健康管理创新专委会(筹)在广州开幕,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郭清教授现场阐述了“533健康管理模式”,并在采访中向记者描绘了上述AI技术赋能健康管理的具体场景。

21世纪的今天,慢性病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健康威胁。在我国,慢性病负担也十分沉重: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6.5%,全国有超过1.84亿糖尿病人,还有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即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有超过3.96亿心脑血管病人,大于20岁的成年人中有3/4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已造成90.9%的死亡率。
想要减轻慢病的疾病负担,就要进行更好的疾病管理,为此,郭清教授首创“533健康管理模式”,具体而言:
“5”指的是5G技术支撑,即建立大数据、穿戴式设备、AI大模型,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赋能健康,创新健康管理模式。
第一个“3”指健康管理学的内涵,即“三早”,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
第二个“3”则指健康管理服务的覆盖面,即“三全”,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
“533健康管理模式”,就是借助AI、大数据的科技力量,基于患者的个人情况,为其提供连续、动态、实时、个性化的精准健康管理。

比如,在以糖尿病为例的场景中,患者可以根据对血糖数据的实时监测,精准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食谱。
“如果患者发现有些食物对血糖的影响特别大,就可以换一个替代食物,或者减量,或者调整进食的顺序。”郭清教授说。总之,患者可以在这样的健康管理模式下找到自身血糖变化的规律,从而可以精准地将血糖平稳地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真正地做到“促健康”。
在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的当下,我国的数字化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不少生物医药企业或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尝试推出数字化慢病管理服务业务。“533健康管理模式”的提出,对于发展中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行业价值几何?
郭清教授表示,AI技术赋能健康管理,关键都是要遵循健康管理的核心内涵和要求,即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和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不管使用什么科技手段,关键还是在于‘5’后面的两个‘3’,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终的效果和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南方+记者 梅子仪
【作者】 梅子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