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玉
4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再次莅临深圳中学,为深中学子带来题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西湖实践》的精彩演讲,并与同学们进行了广泛而富有启发意义的对话。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王汝津博士,深圳市招生考试办公室主任肖伟峰,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教授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六年前,施一公院士就曾做客深中大讲堂,给全校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此次讲座他首先回顾自己在国内外求学、教学和科研的经历,尤其是2008年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后,他越来越感觉到当下人才培养的困境,“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各项科技指标也开始领先世界,但尖端科技实力仍处在第二梯队,强而不尖仍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施一公认为,我国人才队伍呈现出一般人才储备丰富、顶尖人才严重匮乏的结构性矛盾,他形象地称之为“均值高、方差小”的人才结构。
在全面介绍了西湖大学的基本情况后,施一公院士留出更多时间与现场深中学子进行了互动。同学们的提问积极活跃,体现出广阔的学术视野,而施一公院士的回应亦是精彩纷呈,深具理想情怀和启发价值。


在回答学生关于“新兴技术在传统研究上的应用”问题时,施一公院士表示,每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都会极大促进某个学科的研究。在结构生物学领域,AlphaFold从2018年出来到现在已经迭代到了第三代,越来越强大。他认为,这样的结构预测出现,对结构生物学家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消息,对他的工作来说也是极大的促进。他相信AI还将改变许许多多领域,甚至有一天AI会指导制药,人只是打个下手,而内科、外科的很多工作也会被AI取代,这是不可逆转的人类发展趋势。
当被问到如何在大学继续追寻做研究的梦想时,施一公院士说道:“我总觉得深中是一所不一样的中学。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不管来不来西湖大学,我都希望你们梦想不灭!不管成绩怎么样,要想一想自己上大学究竟要干什么,这辈子究竟什么是你的梦想。只要有梦想你就会有希望,再痛苦的事情你都能够度过去。”

短短一个半小时的互动,充满智慧与理想的火花。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迟迟不肯离去,他们簇拥着施一公院士合影留念、索要签名,深中学子对学术的热忱可见一斑。正如朱华伟校长2019年在施一公院士莅临深中大讲堂时所说,深圳中学和西湖大学颇有渊源,两校都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底蕴和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两所学校都有着追求世界一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矢志奋斗的精神。
(本文图片由深圳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