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十年续缘!湘财证券“反转”收购大智慧 能否再造一个“东方财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19:49: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3月17日起,湘财股份(湘财证券母公司)、大智慧双双停牌。如无意外,大智慧将被湘财股份全面收购。湘财股份的核心即是湘财证券。

如果拉长时间轴来看,这是一个卖方“吃掉”买方的故事。十年前,大智慧意图收购湘财证券,后因大智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未果。

从更深入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个传统券商与金融信息服务商意欲联手,历经十年波折方接近“修成正果”的传奇。

此番收购若能如愿,湘财证券+大智慧,宛若2016年的东方财富+西藏同信证券,2021年的指南针+麦高证券(原网信证券)。

东方财富、同花顺、大智慧、指南针……一度风靡互联网的金融信息服务业巨头中,即将有三家走向互联网券商之路。而从不同的时间阶段出发,三者又将各自走出怎样的命运?下一个“东方财富”,能够跑得出吗?

综合来自券商、高校专家等在内的受访人士观点看,新的“东方财富”能否出现尚难意料。但可以确定的是,时代赋予互联网券商的机遇已不如前。在东方财富转型互联网券商的2016年,正是互联网+的火热时期。如今市场已经走入全新的AI+时代,诸多生态正在悄然改变。

历经十年,湘财证券、大智慧终联手

日前,湘财股份、大智慧双双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并于3月17日起进入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停牌期。

湘财股份计划通过向大智慧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大智慧,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这意味着,湘财股份将全面收购大智慧。

湘财股份的核心是湘财证券,后者是一家1992年设立于湖南长沙,2015年差点被大智慧收购的证券公司。但收购计划官宣不久,大智慧即因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收购随之告吹。

十年前,湘财证券尚未上市,那是一个上市公司意图收购非上市公司的故事。

如今,已于2020年成功借壳上市的湘财证券,转而通过母公司湘财股份启动对大智慧的全面收购。

乍看,这似乎是一个卖方奋战十年,反转“吃掉”买方的传奇。但仔细分析,此番收购只是顺理成章。

实际上,2015年大智慧启动对湘财证券的收购计划,既是湘财证券希望借壳上市,也是传统券商湘财证券欲与彼时国内领先的金融信息服务商、证券软件服务商大智慧深度融合。

由于大智慧被立案调查,借壳上市计划失败。湘财证券不得不寻找新的壳标的,目标锁定在了1997年上市的沪市主板企业哈高科。2000年,湘财证券成功通过资产置换方式注入哈高科,成为国内首家借壳上市的券商;同年9月,哈高科更名为湘财股份。

实现上市梦的湘财证券,并未忘记老伙伴大智慧,而是从上市后的第二年起,即着手开启对大智慧的入股。

湘财股份第一次出现在大智慧主要股东名单中是在2021年中报,彼时,湘财股份以14.70%的持股量,成为大智慧的第二大股东,此后受股东增减持等因素影响,持股比例有所变动,但湘财股份作为大智慧第二大股东的地位未曾变化;第一大股东则为自然人张长虹。

目前,除了张长虹和湘财股份,大智慧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不足5%。这使得湘财股份收购大智慧,在股权层面推进阻力很小。

外加大智慧业绩常年欠佳,进一步降低了收购难度。从近十年净利来看,2015年—2016年,大智慧净利分别亏损4.46亿元和17.60元。2017年后净利转正,但多数年份在1亿元以内,2022年再度出现亏损,亏损0.93亿元,2023年转正盈利0.86亿元,2024年预计将再次陷入亏损,亏损额度高达1.9亿元—2.25亿元。

从业务角度来看,湘财证券与大智慧的联手也十分契合。

湘财证券颇为重视金融科技建设。其2023年年报提到,公司通过对外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多种形式,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金融科技公司,在湘财股份层面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积极赋能湘财证券。

与此同时,湘财证券持续与金融科技行业龙头大智慧、万得信息、益盟股份、九方财富、邦盛科技及趣链科技等开展深度合作,将自身网点、客户、产品等资源与对方技术与运营优势相结合。

由此来看,无论是股权还是业务层面,湘财股份收购大智慧,皆在情理之中。

AI+时代再探互联网券商路,能否再造一个“东方财富”?

湘财证券联手大智慧,是传统券商与金融信息服务商的深度联手。这不禁让人想到东方财富的崛起之路。

2016年3月,东方财富通过收购西藏同信证券的方式拿下券商牌照,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券商牌照的互联网平台。在被东方财富收购之前,西藏同信证券实力极为弱小。东方财富将其收入囊中之后,对其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和低价打法,主攻面向C端用户的经纪业务和两融业务,弱化投行等ToB业务。自此,券商业务成为东方财富的营收主力之一。2021年7月,东方财富市值一度赶超中信证券。2023年全年,其实现营业收入93.77亿元,排在券业第20位。

目前,湘财证券营业收入位列行业60名开外,与大智慧联手以后,能否实现业绩飞升,再造一个“东方财富”?

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看来,这要看并购后的整合效果及市场反应。东方财富凭借其强大的用户黏性和多元化的产品线,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在证券经纪、基金销售、金融数据服务等多个业务领域建立了稳固的市场地位。湘财证券与大智慧除需解决并购过程中面临的团队融合、文化融合、系统兼容、客户体验一致性等问题,还需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产品服务,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用户体验,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协同效应,逐步转变为类似东方财富的综合型金融服务平台。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姜富伟则更为乐观,认为再造“东方财富”可能性较大。姜富伟表示,湘财证券收购大智慧顺应了金融科技与券商业务融合的发展趋势。 大智慧作为金融科技平台,拥有海量用户和数据资源,湘财证券则具备券商牌照和金融科技布局。双方合并后,有望通过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打造“金融科技+”的智能券商新模式,实现业务升级。

不过,在多位券商资深人士看来,湘财股份+大智慧能够实现“1+1>2”,但复制一个东方财富挑战很大。其背后,既有公司禀赋的差异,也有时代的因素。

在东方财富收购西藏同信证券的2016年,正是互联网+的火热时期,天天基金、东方财富网的庞大流量,可以更快转化为券商业务特别是经纪业务资源,继而为东方财富带来可观的佣金收入。

如今,AI+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流量转化为券商业务资源的比例不及从前。更为重要的是,券商经纪业务佣金率已经大幅下降,2016年左右,万分之三不足为奇,如今不足万分之一者大有所在,有的券商经纪业务佣金已经降至万分之零点八五。这意味着,相较于2016年,如今互联网流量即使转化为券商经纪业务资源,能够贡献的实际收入也已大幅缩水。

与此同时,从流量规模来看,大智慧距离东方财富亦存在差距。目前,大智慧月活在1000万左右,仅略高于华泰证券,与东方财富的1600万月活差异较大。

此外,湘财证券与大智慧的合作并非始于今日,而是早已有之。

早在2020年左右,湘财证券即与大智慧展开合作,大智慧向湘财证券开放部分金融数据接口。此后,湘财证券与大智慧展开战略合作,合作开发智能投顾工具、机构客户专属交易平台,并试点AI客服系统。

2023年末、2024年初,二者合作推出“湘财智投”APP,整合大智慧行情数据与湘财证券交易功能。目前,二者的合作已经较为深入。大智慧APP内置湘财证券开户入口,为湘财证券进行新增客户导流;大智慧的AI选股模型也接入湘财证券研究体系。

湘财股份收购大智慧以后,湘财证券与大智慧的业务融合可以更进一步。但需要客观看待的是,二者业务融合不是从0开始,这意味着合并以后的赋能空间会相对有限。”券商资深人士分析道。

PK指南针+麦高证券,谁的潜力更大?

如果说相较于东方财富全面转型互联网券商之时,如今湘财证券+大智慧起步时代已有差距。那么,另一组互联网券商组合——指南针+麦高证券,可对比性或许相对更强。

与大智慧、东方财富相似,成立于1997年的指南针同样为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头部参与者。2021年,指南针正式开启对网信证券的收购,彼时,网信证券已经问题缠身,收购之初,指南针曾表示将投入至少10亿元资金用于偿还网信证券债务。指南针收购网信证券,是我国证监会批准的首例证券公司破产重整案。

收购网信证券以后,指南针展开系列整改,并于2023年1月将网信证券更名为麦高证券。指南针同时给麦高证券制定了与如今东方财富排名相当的目标——在2026年前将麦高证券打造为行业前20名的证券公司,并通过金融科技驱动财富管理生态闭环。

从业绩变动来看,收购网信证券后,指南针利润提升尚未显现。2021年,其净利润为1.76亿元;2022年最高达到3.38亿元;2023年降至0.73亿元,2024年恢复达到1.04亿元,不过与2021年尚且存在差距。

不过在营业收入方面,效果已经初显。2021年,指南针营业收入为9.32亿元,次年增至12.55亿元,2023年稍微下滑至11.13亿元,2024年达15.29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采访与调研发现,相较于指南针+麦高证券,湘财证券+大智慧具有两大特点。

一方面,指南针与麦高证券中,上市公司只有金融信息服务商指南针,并且指南针业绩更佳。因此,指南针占据主动地位。而在湘财证券与大智慧中,两家均为上市公司,湘财证券业绩占据绝对优势,拥有更大话语权。

另一方面,与彼时因问题缠身而被动陷入破产重整的网信证券相比,湘财证券各方面实力明显更优,起步基础好得多。大智慧尽管2022年以来净利屡陷亏损,但其处于正常发展轨道中,并无明显弱项。二者合并以后,无需处置风险,可以快速步入深度融合之中。

对于收购大智慧以后,湘财证券可能获得哪些业务新机会,田轩认为有助于推动湘财证券的数字化转型,帮助湘财证券实现从传统证券经纪、投资咨询、证券承销等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转变,拓展智能投顾、在线理财等新兴业务。依托大智慧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湘财证券能够更好地把握客户需求,更好地开发系列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

而对于湘财证券+大智慧、指南针+麦高证券,二者谁能走得更快更远,当前尚难预判,时间会给出答案。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宁波银行2024年“成绩单”:营收净利实现双增,总资产站稳3万亿

宁波银行2024年“成绩单”:营收净利实现双增,总资产站稳3万亿

4月9日晚间,宁波银行晒出了2024年度成绩单,结合各项财务数据来看,城商行“优等生”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财报显示,2024年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其中,非利息收入186.38亿元,在营业收入

2025-04-09 23:06:00

开勒股份收盘上涨8.73%,最新市净率4.35,总市值35.05亿元

开勒股份收盘上涨8.73%,最新市净率4.35,总市值35.05亿元

4月9日,开勒股份今日收盘54.3元,上涨8.73%,最新市净率4.35,总市值35.05亿元。截至2024年三季报,共有12家机构持仓开勒股份,其中基金12家,合计持股数284.71万股,持股市值1.58亿元。开勒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HVLS风扇及工商业储能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

2025-04-09 18:20:00

永川汽车产业凸显“长城效应”

永川汽车产业凸显“长城效应”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白麟持续完善大中小制造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健全主体梯度培育体系,全力推动领军链主企业能级提升,做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矩阵,创新招商模式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构建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良好局面。4月1日上午,位于永川区的重庆西源凸轮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源凸轮轴)车间内,

2025-04-09 14:02:00

华测导航涨2.05%,成交额8751.55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28.03万元

华测导航涨2.05%,成交额8751.55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28.03万元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4月9日,华测导航盘中上涨2.05%,截至09:50,报38.40元/股,成交8751.55万元,换手率0.51%,总市值210.99亿元。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128.03万元,特大单买入297.65万元,占比3.40%,卖出732.52万元,占比8.37%;大单买

2025-04-09 10:00:00

农业强国规划发布 种业板块强势上涨

农业强国规划发布 种业板块强势上涨

证券时报记者 张智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规划》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链条推

2025-04-09 07:03:00

中信证券: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约65.45亿元,同比增长32%左右

中信证券: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约65.45亿元,同比增长32%左右

北京商报讯(记者 郝彦)4月8日,中信证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表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约65.45亿元,同比增长32%左右。

2025-04-08 17:52:00

德州:小锯片撬动大市场 政企合力助力外贸平稳开局

德州:小锯片撬动大市场 政企合力助力外贸平稳开局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8日讯 今年以来,德州抢抓新机遇,提供精准服务,助力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拥抱更多海外市场,稳住外贸基本盘。连日来,在德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轮轴飞转,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出口东南亚的20万片硬质合金圆锯片。别看这些锯片其貌不扬,实则是刚刚拿下国家专利的“切割王”,

2025-04-08 17:51:00

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国家队”相继宣布增持

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国家队”相继宣布增持

4月7日至8日凌晨中央汇金、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中国电科等相继宣布增持!中央汇金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继续增持中央汇金公司公告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中国诚通将持续大额增持央国

2025-04-08 13: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