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碑文记载,井陉县台头村始于秦朝, 村里一座古朴的龙头寺,寺内保存着一块宋元丰元年的残碑,碑体四面雕有突出的兽头并分别刻有题记。台头村四面环山、腹中平阔、土地肥沃、人兴田丰而将村庄命名为“庄平”。“后来,又因为汉光武帝刘秀,村子改名为‘抬头’,后逐渐演变为‘台头’。”
相传,公元二十年,天下大乱,西汉江山摇摇欲坠,刘秀见势不妙,趁在河北巡访之机出逃,王莽立率精兵追杀。在逃到一片平原之地时,刘秀已精疲力竭,加之身染重症,他觉得身心崩溃,已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刘秀召集身边的大臣留下遗嘱:“业未成,气已尽,负祖民,卒难暝,今无望,待来生。”在这生死关头,众臣无计可献,唯有邳彤说:“我主乃真龙天子,民心所向,天不灭秀。”刘秀叹问:“何地何处可藏身避难,逃过这一劫?”邳彤答道:“置六塞、得秀山,必东山再起。”刘秀忙说:“快快细细道来。”邳彤曰:“我早年行医采药时曾到天下九塞之第六塞,那里层峦叠嶂,地势险要,林木参天,涧水悠然,东有土门,西至固关,为巍巍太行山之龙脉之首,乃藏龙卧虎之宝地,定是我主复兴之胜地。”刘秀闻听此言精神振奋,当即命令众将士一切听从邳将军指挥,连夜赶赴井邑(井陉)。进入井陉县境后,邳彤采取声东击西、迂回辗转的战略,兵分三路牵制王莽军队,与王莽追兵展开了决战,两军都损失惨重。在仙台山,刘秀险些被擒,在绝壁洞藏身时,幸亏鸽子飞出、蜘蛛网口,诱惑追兵远去,使得刘秀躲过了一劫。
邳彤保驾刘秀翻山越岭,绕道山西龙皇沟、娘子关,在井陉地都村(曾称“帝渡”,因刘秀在村边渡河而得名的村庄)渡过绵河,至北峪口转向西北上行,来到庄平村。在村口的龙头坪,刘秀眼前一亮,只见村子四周青山环抱,中村三座峰峦异常神奇灵秀——左侧一座形似嫦娥捧月,中间一座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右侧一座深邃幽静、嵯峨黛绿。刘秀大赞:“此山奇哉,妙哉!”邳彤答道:“这就是我们寻求的月牙、黄龙、神潭三秀山,我主现在立身之处乃山脉之龙头,龙体居龙头,人山名同秀,天地兼容,人杰地灵,天意吉兆啊!此地,必是我主抬头之佳地。”刘秀大悦,即决定在此安营扎寨、养精蓄锐。刘秀在这里运筹帷幄,谋划兴邦定国方略,后来果真平定了叛乱。
“邳彤的‘抬头’二字,使得刘秀绝处逢生,重振旗鼓,东山再起。”井陉县南峪镇文化站站长仇程远说,虽然这些传说使得历史故事被神化,但后来这里的百姓确实富足抬头、安居乐业,“从此,庄平村就改成了抬头村,后来为了书写简便,逐步演变成现在的台头村。”
帮助刘秀“抬头”的东汉名将、开国功臣邳彤,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为了纪念他,自公元30年始,在台头村形成了具有1900多年历史、形成规模有400余年的“邳彤祭典”,成为太行山区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最典型的敬奉药王邳彤的跨省区大型传统民俗活动,2011年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邳彤(公元前45年—公元30年),字君伟,河北信都人。“相传,邳彤是二十八宿中的翼火蛇,他文韬武略,精通医理。”仇程远介绍,邳彤生前先是在陉山台头村采药行医,后又帮助刘秀在此安营扎寨,光复汉室江山。邳彤在此期间,发挥行医特长,捻草为药,搓土成丹,发明了百余种中草药、数十个偏方验方,为百姓诊治病疾,被尊称为“神医丹药”,深得一方百姓的尊崇信仰。“他还被宋徽宗追封为‘药
王菩萨’。”
当年刘秀在此下榻的窑洞被人们称为黄龙洞,邳彤居住的地方叫邳将洞,驻扎兵营的地方称营房,养马的地方为马家园……这些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邳彤故后,当地人为纪念他,在他曾居住过的邳将洞进行祭祀,后又为他塑像、修建起庙宇,进行供奉。在邳彤庙前有这样一副对联:“神人神医神庙神灵尽显,奇方奇药奇效奇妙无穷”,横批是“神奇药王”。“这反映出民间百姓对邳彤的信仰与厚爱。”后来人们纷纷来此敬香祷告,逐渐形成了“邳彤祭典”这一地域性的盛大祭典。
据“邳彤祭典”传承人许堤介绍,这一祭典先是由民间组织“油蜡会”主持,后由台头村主办,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会期一般为六天,冀晋两省方圆几十里的乡村前来参会,举行过传统的祭奠邳彤仪式后,就要进行尤为壮观的踩街活动。“四个方阵过后,先是三层木轿抬着邳彤神像,后面是做工精巧、千姿百态的面食供品,接着是身着彩服的几十支达两千多人的文艺队、乐队。”他们边走边舞,浩浩荡荡,隆重而热烈。近些年来,“邳彤祭典”又丰富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办成了一个集文化活动与物质交流与一体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跨省的大型民间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