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不生锈的抗癌钥匙”,中国学者这项研究登顶国际期刊:超越标准治疗,疾病控制期突破21个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7:29:00    

近日,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赵艳秋团队与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联合攻关,在国际顶级期刊《胸部肿瘤学》(影响因子21.0)发表临床研究成果,揭示我国自主研发的氘代靶向药TY-9591治疗晚期肺癌的突破性成果。韩宝惠教授与我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杰为共同第一作者。

TY-9591治疗EGFR突变晚期肺癌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及疗效的Ⅰ期剂量爬坡及队列拓展研究

“打造不会生锈的钥匙”或将改写晚期肺癌治疗格局

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疾病。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亚裔人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欧美人群。约10%~30%的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出现脑转移,晚期患者发生率更高。

肺癌靶向治疗对于存在相应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肺癌靶向治疗的过程,就像“钥匙开锁”。

刘杰副主任医师介绍,传统药物使用9-12个月后就会出现耐药,就像“钥匙生锈”。尤其是占突变类型46%的L858R亚型,传统方案中位生存期不足15个月。

在肺癌靶向治疗的竞技场上,奥希替尼作为一款“明星药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多款国产三代药陆续上市,但都没有直接头对头对比的临床研究证据,能够证实对奥希替尼的超越。如今,中国自主研发的靶向药TY-9591,不仅与奥希替尼展开正面交锋,更以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突破,改写晚期肺癌的治疗格局。

TY-9591在奥希替尼的基础上,创新采用氘代技术——将药物分子中的氢原子替换为更稳定的氘原子,增强了化学键稳定性。相当于给抗癌钥匙镀上“防锈涂层”,既能延长作用时间,又能减少有毒代谢产物。

我院和上海市胸科医院作为组长单位,牵头的靶向药TY-9591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

TY-9591治疗敏感型EGFR突变的肺癌的疾病控制时间达21.5个月,较现有标准方案延长了3.6个月。

针对我国高发的L858R突变亚型,患者生存期提升至19.3个月,较传统方案延长5个月。更突破性的是,该药对脑转移患者颅内控制率从70%提升至90.9%。

“氘代技术让药物在体内更稳定,既能精准开锁,又不会误伤正常细胞。”刘杰副主任医师说。研究数据显示,TY-9591 3级及以上副作用发生率降低40%,治疗中断率仅为奥希替尼的1/3。

减少10万元治疗费,疾病控制期长达21个月

这项临床试验项目中,汇集了很多像罗先生这样的晚期肺癌患者,让他们看到了“长期带瘤生存”的希望。

阳春四月,气温稳步回升,54岁的罗建军(化名)和爱人站在自家麦田里,望着一片翠绿的冬小麦开始返青吐绿,展现出蓬勃生命力,一幅充满希望的田园画卷也在他心中舒展。

这个画面在2年前医生宣布他“肺癌晚期”时,曾是全家不敢想象的奢望。

罗建军夫妻两人都靠种地为生,大儿子上大学,小儿子高中辍学打工,全家年收入不足5万元。

彼时,作为双农家庭顶梁柱的罗建军病倒了。每月花2万元买进口靶向药,更是无法实现的奢求。

转机出现在2023年5月,罗建军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参加了“晚期肺癌新药临床研究项目”,成为首批使用TY-9591的患者。

“瞧(看)病瞧(看)不起,医生推荐了临床试验,能免费用药,多活一天赚一天,为啥不试试?”罗建军说。

治疗6周后复查显示:肺部原发灶缩小50%。“检查、用药、住院费用全免,至少省了10万块,没有拖累孩子上学”。罗建军感慨。如今他已持续用药21个月,身上也越来越有力气,治疗期间还继续在地里劳作。

“这药让我能看着麦子抽穗,儿子毕业。”罗建军望着眼前绿意盎然的麦苗,脸上展露出对未来的期待。目前该项目已让60余例晚期肺癌患者实现“带瘤生存”。

自2014年以来,赵艳秋主任医师团队主持/参与了300余项国内外临床研究,不断为肺癌患者实现着“高质量长生存”的目标。其中关于 TY-9591,仍有少量名额招募入组中。招募信息如下:

现招募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目前正在进行一项“评估TY-9591片对比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已经通过河南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作为研究单位,目前正在招募受试者。(登记号:CXHL1900259/CXHL1900260)

1、年龄>18 岁且<80 岁的男性或女性。

2、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3、EGER敏感突变阳性(包括19号外显子缺失、21 号外显子 L858R 突变,以上单独存在或共存其他 EGER 位点突变均可)。

4、既往未接受过针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性抗肿瘤治疗(经过一线化疗但未接受过 TKI 治疗的患者可以入组)。对于接受过早期 NSCLC 根治性手术及辅助性治疗(化疗、放疗或其他治疗)的患者,如果后来出现了疾病复发或转移,可以入组(但需确保其辅助治疗结束时间距疾病进展时间间隔超过6个月)。

5、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v1.1 版),患者至少有 1 个肿瘤病灶能够满足下列要求:既往未经过放疗等局部治疗,并且在基线时可以准确测量,基线期最长径≥10mm(如果是淋巴结,要求短径≥15mm)。对于术后复发患者,既往接受过局部治疗(放疗或其他治疗),如果治疗结束满 6 个月后发生疾病进展,则接受过局部治疗区域的病灶才可以作为可测量病灶。

注:满足以上报名条件的受试者是否符合所有入选条件最终将由研究医生决定。

请联系赵艳秋研究团队:

南丹妮:18037671033

刘 杰:13838586825

专家简介

赵艳秋

肿瘤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哈佛大学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访问学者。

中国药促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委,河南省肿瘤医院肺癌首席专家组成员。

作为PI参与和主持肺癌相关临床试验100多项,发表SCI最高影响因子120分。

擅长肺癌的综合治疗。

坐诊时间:周三上午

刘 杰

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访学学者,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医学院访学学者。

中国老年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肺癌专委会青委会副主委,省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委会青年常委,省科学保健学会呼吸专委会常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厅级课题4项,获河南医学科技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河南医学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擅长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肺癌靶向及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性肺癌等。

坐诊时间:周三上午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相关文章
众巢医学上涨13.39%,报1.44美元/股,总市值3636.56万美元

众巢医学上涨13.39%,报1.44美元/股,总市值3636.56万美元

4月4日,众巢医学(ZCMD)盘中上涨13.39%,截至01:30,报1.44美元/股,成交1.38万美元,总市值3636.56万美元。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06月30日,众巢医学收入总额834.83万美元,同比减少19.54%;归母净利润9.0万美元,同比增长101.91%。大事提醒:4月2

2025-04-04 01:38:00

“打造不生锈的抗癌钥匙”,中国学者这项研究登顶国际期刊:超越标准治疗,疾病控制期突破21个月

“打造不生锈的抗癌钥匙”,中国学者这项研究登顶国际期刊:超越标准治疗,疾病控制期突破21个月

近日,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赵艳秋团队与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联合攻关,在国际顶级期刊《胸部肿瘤学》(影响因子21.0)发表临床研究成果,揭示我国自主研发的氘代靶向药TY-9591治疗晚期肺癌的突破性成果。韩宝惠教授与我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杰为共同第一作者。TY-9591治疗EGFR突变晚期肺癌

2025-04-03 17:29:00

人类学家的下午茶|安宁疗护:将死亡的“神圣性”重新带回医学领域

人类学家的下午茶|安宁疗护:将死亡的“神圣性”重新带回医学领域

现代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集中展现在对死亡的态度上。在人类学家看来,死亡是一次意义系统的重新整合,而不只是一个呼吸的停止。本期《人类学家的下午茶》的嘉宾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中山医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双聘教授程瑜。程瑜教授是中国医学人类学的先行者,他谈到“尊严死”相关舆论事件是人们对

2025-04-03 11:33:00

甘肃省首个中医心身医学科成立

甘肃省首个中医心身医学科成立

来源:兰州晚报兰州晚报讯 4月1日,兰州市中医医院心身医学科正式成立,这也是甘肃省成立的第一个中医心身医学科。心身医学是一门研究“心理情绪与身体健康如何相互影响”的学科。许多人因长期压力、焦虑或情绪困扰,出现失眠、胃痛、头痛等症状,但常规检查却难以明确病因,身医学科正是聚焦这一领域,为患者提供精准有

2025-04-03 03:10:00

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护理理论能力提升行动”助力“春风暖心”

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麻风护理理论能力提升行动”助力“春风暖心”

大众网记者 徐玲 通讯员 刘鸣 济南报道自2025年3月起,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正式启航关爱麻风受累人员“春风暖心行动”。随着首批患者入住,医院麻风住院部的护理团队秉承南丁格尔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持续为患者提供着全面而优质的护理服务。为进一步以科学理论赋能护理工作,夯实服务基础,精准对接患者需

2025-04-02 17:48:00

一枚角膜让七旬老人重见光明

一枚角膜让七旬老人重见光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慧华 通讯员 徐媛媛四月,春光明媚。75岁老人张德福(化名)也迎来了春天,成功移植新角膜,50年来,他第一次看见明亮的春天。张德福是南漳人,20多岁时,右眼长出了一块白色的“息肉”。采用土方法治疗眼疾,导致角膜布满蛛网般的伤痕,视力快速下滑。老人多次辗转省内外治疗,眼科医生建议角

2025-04-02 15:24:00

助力癌症早发现、早诊断 6项肿瘤基因检测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发布

助力癌症早发现、早诊断 6项肿瘤基因检测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发布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新批准发布CDKN2A/RARβ2/RASSF1A/SHOX2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5’-甲基胞嘧啶)质粒DNA、EGFR基因突变(19DEL)基因组DNA等6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该系列标准物质均为自主研制,填补我国标准物质在肿瘤分子诊断领域的空白

2025-04-01 09:47:00

抑郁症患者植入脑机接口329天康复(北京商报)

抑郁症患者植入脑机接口329天康复(北京商报)

抑郁症患者植入脑机接口329天康复(北京商报)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旗下短视频产品 】

2025-03-31 17:32:00